11月14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举行“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围绕“建设教育强省,助力实现河南现代化”主题,介绍我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公室主任常轶旸主持新闻发布会。
河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公室主任常轶旸: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河南是人口大省、教育大省。省委、省政府对教育事业高度重视,着眼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省。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的第二场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围绕“建设教育强省,助力实现河南现代化”这一主题,重点介绍我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首先,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毛杰女士;
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尹洪斌先生;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刁玉华先生;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自锋先生;
省教育厅总督学刘林亚先生。
下面,先请毛杰厅长作主发布。
河南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毛杰: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全省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河南教育高质量发展情况作个介绍: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进行谋篇布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省委、省政府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先后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双一流”建设和创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一系列对全省教育影响深远的政策性战略性文件,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省。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聚焦立德树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要求“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省教育系统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积极推进“大思政课”、校园文化、心理健康、社会实践和“一站式”学生社区等育人行动,加快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格局。围绕“凝心”“培根”“铸魂”“润心”,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等思政主题实践和学习分享活动,举办“牢记嘱托践使命、行走中原看巨变”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开展高校党建工作强基引领“三级联创”系列活动,遴选培育首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5个、标杆院系35个、样板支部100个,遴选744所学校开展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使教育领域始终成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阵地。
第二,聚焦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
我省是教育人口大省,教育人口2878.59万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99万所,河南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缩影,体量很大,我们注重以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助力人人出彩、人人成长。
一是全力推动基础教育促优质。基础教育是全民性教育,面向人人、涉及家家户户,我们注重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学前教育方面,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和幼儿园领航共建“1235”工程,今年扩充公办学位11.81万个,完成一轮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推动学前教育更加优质普惠。在义务教育方面,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启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和督导评估,采取名校+“薄弱校、乡村校、新建校”等模式深化集团化办学,创建集团学校2554所,覆盖7110所学校,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在普通高中方面,深入实施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1256工程”(重点培育100所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省级示范校、200所普通高中省级示范性教学创新基地学校、500个普通高中省级示范性学科,设立600项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课题),遴选28所省级多样化发展示范校、省级学科基地,对口帮扶32所薄弱县中;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促进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整体联动,引领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在特殊教育方面,出台实施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动态监测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情况,“一个也不能少”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应入尽入。
二是全力推动职业教育建高地。坚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深入推进职教体系建设11项重点任务,重点推动组建16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管理的意见》,制度性规范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围绕全省7大产业集群和28个重点产业链,明确了35个急需紧缺专业,对率先开设相关专业的学校给予政策项目支持。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推动建立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今年全省教育系统已完成培训67.65万人次、取证47.42万人。
三是全力推动高等教育起高峰。把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进一步发挥在教育强省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加快“双一流”建设和创建,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双一流”建设和创建的3个指导意见,推进实施一流学科引才细则等6个支持文件,组建专家指导组,成立创建高校联盟,在全力打造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航母”的基础上,推动河南农业大学等7所高校的11个优势学科实施“双一流”创建,产出了阿兹夫定特效药等标志性成果,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持续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积极推进本科学校设置工作,信阳师范大学和郑州美术学院获教育部批准成立,全省高校总数达到168所,高等教育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将突破300万人,我省成为全国高校数量、在校生人数最多的省份。加快高校内涵建设,深化高校体制机制改革,推进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以质量为导向的重塑性和重构性改革;推动本科高校“院办校”改革,充分激发学院内生动力,更好简政放权;加强一流专业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达408个。持续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坚持顶尖人才引育“一人一策”,先后聘任李蓬、张锁江等院士和知名专家学者担任高校校长。
第三,聚焦科技创新,持续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是建设教育强省的重要任务和应有之义。
我们注重加快科技创新平台(机构)建设。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实施方案》,协调推进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建设。目前,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已经落地运行、产生一些成果,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一流大学的郑州研究院建设已完成签约揭牌,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已经明确表示设立郑州研究院。河南师范大学联合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获批建设的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成为我省高校牵头建设的第一个学科类全国重点实验室。我省高校牵头或深度参与16家河南省实验室建设,目前全省高校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7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近1000个。
我们注重增强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对接区域产业需求,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未来产业谋篇布局,2023年我省立项建设35所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和54个特色行业学院。印发《关于推动高校与规上工业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平台)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持续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目前全省共有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503个,切实把高校和企业、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四,聚焦教育条件保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优先规划、优先投入、优先资源配置,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关心、最支持的事业。加大教育经费筹措力度,2023年积极争取中央对我省转移支付资金366.2亿元,较2022年增长8.1%,保障教育经费稳定增长;今年已完成学生资助774.2万人次,促进教育公平。强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是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也是困扰已久的教育难点问题,我们一直致力于解决“城镇挤”、“乡村弱〞的问题,今年省委、省政府将“开工150所寄宿制小学”列为省十大重点民生实事,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协调29.3亿元进行重点支持,目前全省乡镇寄宿制小学已全部开工。持续推动“双减”工作,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评价改革逐步深化。校外培训明显降温,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在实现“营改非”、预收费资金、政府指导价、市县建立监管机构、全流程监管等五个“全覆盖”的基础上,治理成果不断巩固深化;非学科类培训按照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实施分类规范管理,确保“双减”工作落地见效。切实把“双减”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牛鼻子”,促进教学质量、师资水平“双提”,推动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双改”,完善中考改革、高考改革“双考”,规范教学质量评价、育人质量评价“双评”,实现赢得人心、赢得人才“双赢”。
第五,聚焦教师队伍建设,全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深层次推动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开展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万名教育家型中小学校长培训工程”,已实施了三期,着力构建覆盖市县乡三级、基础教育全学段的教师培养、培训和补充体系。修订《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评价标准》,破除“五唯”倾向,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多举措提升教师待遇保障,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提标扩面”、实施地方教龄津贴、调整班主任津贴标准等“一补两贴”等惠师政策,推动农村教师“周转房”和“安置房”建设,高质量打造农村教师暖心工程,累计投入资金63亿元,建成周转宿舍9.86万套。常态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省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制度和违反师德师风行为定期通报制度,连续多年开展“出彩河南人之最美教师”宣传推介活动,今年洛阳市栾川县特殊教育学校吴拥军老师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我省先后孕育出李芳、张玉滚等一批师德模范,形成师德光辉长耀中原大地的师德先进群体现象。
媒体朋友们,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今年6月,省委常委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求“着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省”。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目标要求,谋划制定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加快教育强省建设步伐,努力办出更高质量、更具特色、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河南教育。一是持续提升立德树人成效,实施“大思政课”建设、时代新人铸魂、思政工作队伍素质提升等“三大工程”,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二是持续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指导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聚焦建设重点、打造标志成果、加速高峰冲顶;指导各创建高校瞄准战略需求、集中优势资源、快速实现突破。加快推动高等学校设置“十四五”规划实施,解决高校科类空白、区域布局不均等问题。三是持续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省域试点,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省级立法工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提高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四是持续强化基础教育基点作用,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提质扩优专项行动,德育突出“育人成效”,学前教育突出“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突出“优质均衡发展”,高中阶段学校突出“多样化特色发展”,“双减”工作突出“巩固提升”,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更加优质、更加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五是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推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常轶旸:
谢谢毛杰厅长全面详实的介绍!接下来,欢迎记者朋友就本场新闻发布会关注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河南日报记者:
请问我省的基础教育是如何促进优质均衡的?谢谢。
河南省教育厅总督学刘林亚: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我省基础教育的关心关注。
目前,我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分别达到91.8%、96.15%、92.7%、98.26%,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整体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做法如下:
一、在“扩资源”上做文章。一是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和公办园在园幼儿比例。与2010年相比,2022年底全省幼儿园数量增幅达到21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7.1%。二是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计划,持续开展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管理能力提升、集团化办学提质扩面“三大工程”,全省共创建集团化学校2554所,覆盖7110所中小学。三是实施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行动计划,遴选了22所省级多样化发展示范校、161所“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培育了122个学科基地,立项了162项改革课题。四是实施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推动融合教育开展,让残疾儿童青少年和普通儿童青少年共同成长进步。
二、在“提质量”上求实效。一是深化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研支撑,打造高效课堂,优化课后服务,规范校外培训,加强科学教育,探索形成校内外同步发力的“减负提质”新模式。二是推进“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绿色种植教育和食育工程实施为突破口,着力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更加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三是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用好智慧教育平台,强化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治理能力提升、信息时代师生发展、学校数字化转型“四个支撑”。
三、在“强队伍”上下功夫。一是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五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二是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2所师范院校入选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52个师范专业通过教育部二级认证。三是不断提升教师能力素养,2021年以来,统筹安排11.3亿元,培训教师68万人次,为40个县建立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招聘特岗教师4.7万名,优化农村教师结构,加快补充紧缺薄弱学科领域教师。四是加强教师人才梯队攀升体系建设,三年来有3名教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18名教师入选中原英才计划,培育教育家型校长36名,培育认定113名中原名师、省级名师4898名、省级骨干教师2.66万名。
四、在“抓实效”上出实招。一是坚持加大投入和优化结构并举,切实保障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今年以来,省财政分别筹措下达177.6亿元、24.6亿元、33.2亿元,用于完善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加快推进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二是健全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督导体系,启动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监测,加快补短板强弱项进程。三是深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全面落实幼儿园、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和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重大决策部署,以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为契机,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助力教育强省建设。谢谢!
香港商报记者:
职业教育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近年来选择上职业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多,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请介绍一下河南职业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下一步如何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谢谢。
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自锋:
感谢你对职业教育的关注。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并把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纳入了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应该说,在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大强国建设的战略布局中,中央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分量之重前所未有,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任务之艰巨也前所未有。
我省是一个教育大省、人力资源大省,也自然孕育出拥有521所职业院校、300万在校生、办学规模长期居全国首位的职业教育大省。体量大、贡献大,任务和发展的空间也大。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持续深化职教高地、“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回顾近年来发展,我的感受是,职业教育犹如一幅时代画卷,在历史的铺陈中,始终与经济社会相伴而行,实现了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由政府主导向社会多元办学、由单打独斗向产教深度融合的重大转变,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谈起变化,可以概括为“四个越”:
第一,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一是省委、省政府重视职业教育,去年2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大会,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个纲领性文件,职业教育重要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二是行业企业认可职业教育,全省超过1万家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重点培育了232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成立了20个实体化运作的省级骨干职教集团,形成了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技术共研的校企合作新局面。三是社会各界青睐职业教育,“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就业”的培养模式成为常态;全省高职新生报到率由十年前的不足80%提高到95%以上,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主动选择职业教育,走上了技能成才、技能致富、技能报国之路。
第二,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越来越深。一是在区域发展的维度上。按照“一市一案”原则,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汇聚区域性产教资源,正在组建16个市域产教联合体,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培养、技术咨询与创新服务。二是在产业发展的维度上。围绕7大重点产业集群和28个重点产业链,由产业链盟会长单位与省内外“双一流”高校、职业学校共同牵头,组建一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着力打造河南职教品牌。三是在实践创新的维度上。面向“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建设了200个工匠实验室,以“校中厂”“厂中校”的方式建设了50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学,提升了人才培养的先进性和适应性。
第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越来越优。一是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深入实施职业学校达标建设工程,今年年底前职业学校达标率将超过80%;累计投入资金40亿元,建设了102所高水平职业院校和152个高水平专业群,其中6所学校入围国家“双高计划”。二是内涵建设不断深化,全省“双师型”教师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技能大赛成绩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全省103门课程入选国家在线精品课程,总数量居全国第二位。三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在省委、省政府“三个调整优化”的工作推动下,全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职业院校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超过70%;“随企出海”在“一带一路”11个沿线国家实施了47个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打造了“大禹学院”“神农学院”等一批河南特色国际办学品牌。
第四,学生成长成才路径越来越宽。一是推进各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稳步推进“职教高考”改革,全省中、高职学生升学比例分别超过60%和20%,形成了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通道,构建起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促进职业教育与各类教育渗透融通,面向中小学生开展职业启蒙教育100万人次,100余所高校举办学历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初步构建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三是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全省教育系统每年开展技能培训100万人次,培训取证50万人,帮助更多劳动者实现了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致富。
目的所在决定使命所向,要义所指引领实践所为。面对以支撑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流话语体系、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一体两翼五重点”战略任务,“一体”就是积极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两翼”中的“一翼”就是下沉一级,围绕“郑州航空港区”等产业热地、创新高地,建设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另“一翼”,就是聚焦我省主导和优势产业以及重点培育的28个千亿级产业链,打造一批跨区域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五项重点任务”即: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拓展学生成长成才通道,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机制。
明年起,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我们将启动实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行动计划”,坚持“项目为王”“产业为纲”,进一步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打造“金专业、金课程、金教材、金师资、金基地”的职业教育新基建,让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通道、发展有优势,推动职教大省向职教强省转变,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和智力支撑!谢谢大家!
央广网记者:
众所周知,河南人民多年来对高等教育的期盼尤为强烈,我们也注意到,这两年,河南在高校发展上举措很多、力度很大。请介绍一下近年来河南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面的情况。谢谢。
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刁玉华: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也感谢大家对河南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关注与支持。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高等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视、采取超常规的措施、给予超常规的支持,积极回应河南人民的强烈期盼、聚焦支撑现代化河南建设的现实需求,以“双一流”建设和创建为牵引,以高等教育“三个调整优化”、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为抓手,扩大规模提质量、弥补短板强服务。
一是挖潜扩容,着力提供更多就读大学机会。相比2021年,普通高校增加到168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将突破300万人;在学研究生接近1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预计可达57%,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持续提升。
二是一流牵引,着力扩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强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十四五”时期筹措130亿元用于“双一流”建设和创建,综合构建起资金、人才、项目、平台等超常规支持体系,“双航母”建设和“第二梯队”培育成效显现。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高质量完成第二轮“双一流”中期自评,创建高校的7个学科入选教育部特色优势发展学科;合作交流持续加强,获批10所本科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非独机构,推动哈工大、上海交大、香港大学等一流大学来豫设立研究院,有力弥补我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短板。
三是调优结构,着力补齐锻强高等教育体系。调整优化高校布局,完成信阳师范大学、郑州美术学院和11所专科学校审批设立,加快推进河南体育学院、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等高校设置以及河南电子科技大学、郑州航空航天大学、河南音乐学院、河南戏剧艺术学院等高校筹建;调整优化学科学院,面向科技前沿和产业急需,自设140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和28个交叉学科,布局建设了未来技术、现代产业等新型特色学院237个;调整优化专业结构,2021年以来,本科专业点新增298个、撤销113个,理工农医类招生专业占比50.6%,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08个。
四是强化内涵,着力提升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坚持分类评价、分类支持、分类拨款,推动不同层次本科高校优势发展、特色发展;郑州轻工业大学、安阳师范学院分别获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新增13个博士、110个硕士学位点,新增学位点数排全国前列;培育氢能科学与技术等13个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群),实施新一轮省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向基础、新兴、交叉学科倾斜。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新入选“国家杰青”、教学名师等34人,取得历史性突破;全面开展本科专业点评价,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一流专业建设,构建以评价为牵引、课程为核心、机制为保障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
五是协同融合,着力增强高校创新服务能力。抢抓高层次科研平台重组重建机遇,深度嵌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郑州大学牵头建设我省首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短超强激光平台(“中原之光”),河南农业大学获批建设国家P3实验室,河南师范大学牵头获批建设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全省高校积极参与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已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1503家,超额完成了全省目标任务,实现了优势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覆盖,切实做到了企业有需求、高校有服务。
六是深化改革,着力激发高校内生动力活力。以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为试点,稳妥推进“大部制”、“学部制”、“PI制”、“院办校”等综合改革,各高校改革蹄疾步稳,有力激发了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和成绩,但与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与河南亿万人民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围绕省委确定的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第一战略,加快推动高等教育起高峰、上水平,为我省教育强省和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谢谢大家!
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这两年,“思政课”成为河南教育系统受关注的一个热点,想了解一下,我省是如何开好、办好、讲好思政课的?谢谢。
河南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尹洪斌: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思政课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事,这一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课程,是确保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教育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也是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教育教学主渠道主阵地。
结合河南来讲,这些年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守正创新,开好、办好、讲好“关键课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能够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工作中,我省有四个特点:
第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形成合力办好思政课的工作格局。建立了省级党政领导干部联系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省委常委会会议专题听取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汇报,安排部署全省思政课建设工作。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多次作出批示,带头到学校听、讲、调研思政课建设工作,推动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党组坚持定期研究思政课工作,印发思政课建设的系列文件,推动形成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政策体系。同时,抽调190位课程专家、组成35个调研组,对全省高校思政课建设情况每年进行2轮全面“质检”,摸清情况、持续推进各项制度的落地见效。
各地各校建立了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建设机制,思政课建设成为学校党建工作考核、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标准,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日益显著。
第二、注重固本强基,切实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补齐配强。截至目前,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达17.7万人,尤其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达8067人,达到师生比1:350的要求,补齐配强思政课教师。二是示范引领。打造3个国家级和30个省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9个省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虚拟教研室,组建100人思政轻骑兵,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提升素能。加快构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三级培训体系,分多轮举办思政课建设工作交流暨高校马院院长实践研修,培训7门高校思政课教研室主任700余人,组织3期高校思政课教师骨干集训营,开展7次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全面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四是落实待遇。在职称评审、课题立项、生活津补贴待遇等方面,向思政课教师倾斜,吸引更多优秀年轻教师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
第三、坚持守正创新,不断丰富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一是用好统编教材。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大学阶段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五本国家统编教材,高中阶段使用“思想政治”,初中、小学阶段使用“道德与法治”国家统编教材,把教材使用情况作为教学监测、评估、检查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指标。二是编好用好教参资料。在遵循国家统编教材的基础上,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党组组织力量,分学科编写并更新200余万字的5门高校思政课《教学要点及参考资料》,得到了教育部和省委领导的认可和表扬,并在教育部召开的高校思政课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专期简报刊发。三是搭建竞技平台。开展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技能“大练兵、大比武、大展示、大提升”活动。同时,打造“三课”(公开课、精品课、示范课)“五库”(教案库、课件库、视频库、案例库、习题库),引领思政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和教学质量提升体系转化。
第四、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不断优化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一是用好“云课堂”。打造“豫教思语”微信公众号,每周推送“润心”“领航”等原创网络思政精品,《同学,这个秋天,有些话想对你说……》入选全国“五个100”正能量作品。寒暑假开展的“越团结豫有力”“时代有我豫有样”两次主题网络思政实践活动,累计浏览量达1亿多次。上好开学思政第一课,今年秋季开学全面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学习分享活动成果,全省380万师生线上线下同步收看,点赞量超过1亿。二是建好“大课堂”。以“牢记嘱托践使命,行走中原看巨变”为主题,规划了“山”“水”“河”“渠”“树”“字”等6条主线路,组织师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足迹,全省126所高校、5000多名师生采取“走、访、拍、讲、写”等形式,深挖大别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思政元素,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激发勇毅前行动力。三是办好“专课堂”。先后选树464门样板课程,遴选104支教学团队,建设56个研究示范中心、设立107个建设研究项目,其中13门课程被教育部确定为示范课程、104名教师被确定为教学名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记者朋友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目的。”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守好思政课这个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主阵地,努力打造“老师用心教,学生用心悟”的高精尖思政“金课”,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中原大地,为建设教育强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筑牢思想根基,把思政课真正开好、办好、讲好,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谢谢!
常轶旸:
谢谢各位发布人!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先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关注的问题,可以在发布会后,与省教育厅联系,进一步进行采访了解。
媒体朋友们,正如今天发布会所介绍的,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办出更高质量、更具特色、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河南教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推进现代化河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希望各新闻媒体聚焦河南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举措成效,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展示河南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的生动实践,为谱写新时代新征程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营造浓厚氛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再次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们!再见。